-
生化——试剂盒使用过程中信号值过低或无信号
可能的原因有:
1.样本中目标物质浓度过低。
2.试剂失效或储存不当。
3.反应条件不合适(如温度、时间不足)。
-
RNA提取中发现RNA难以溶解或溶解后浓度低
可能的原因有:
1.RNA沉淀过于干燥——室温干燥5-10 min即可;
2.溶解缓冲液不合适——使用RNase-free水或TE缓冲液溶解RNA、轻柔吹打或短暂加热(55℃)帮助溶解。
-
RNA提取中RNA沉淀不充分(RNA沉淀难以观察或沉淀量少)
可能的原因有:
1.异丙醇或乙醇浓度不足——通常为等体积异丙醇或2.5倍体积乙醇;
2.沉淀时间不足或温度不合适——延长沉淀时间(-20℃沉淀30 min至过夜),在低温条件下离心(4℃)。
-
RNA提取后发现有DNA污染
可能的原因有:
1.裂解液未能有效分离RNA和DNA——在提取过程中加入DNase I处理,降解DNA;
2.未使用DNase处理——使用专门去除DNA污染的RNA提取试剂盒。
-
RNA提取后发现纯度低(A260/A280比值异常)
可能的原因有:
1.蛋白质去除不彻底——优化蛋白质去除步骤,确保充分离心分离水相和有机相;
2.有机溶剂(如苯酚、氯仿)残留——增加洗涤步骤,彻底去除有机溶剂残留。
-
RNA提取后发现浓度过低
可能的原因有:
1.样本量不足或细胞/组织裂解不充分——增加样本量或优化裂解条件(如延长裂解时间或增加裂解液体积);
2.RNA在提取过程中丢失(如沉淀不完全或洗涤过度)——确保RNA沉淀完全,避免洗涤过度;
3.样本中RNA含量低(如某些组织或细胞类型)——增加样本量。
-
RNA提取后发现其降解(电泳条带不清晰、28S和18S rRNA比例异常)
可能的原因有:
1.样品处理不当(如未立即冷冻保存)——样品采集后立即液氮冷冻或放入RNA稳定剂中;
2.实验环境中RNase污染——使用RNase-free的试剂耗材、操作时戴手套、口罩等;
3.裂解不充分或操作时间过长——尽量缩短实验时间,避免反复冻融。
-
质粒提取后电泳发现有杂带
可能是因为含有基因组DNA,解决办法有:
1.优化裂解步骤,避免过度裂解;
2.使用碱性裂解法时,确保中和步骤准确;
3.使用柱式提取法,选择性地结合质粒DNA。
-
质粒提取后发现质粒电泳条带模糊或消失
说明其在提取过程中降解,解决办法有:
1.操作时佩戴手套,使用无核酸酶污染的试剂和耗材;
2.提取过程中避免剧烈涡旋,减少机械剪切力。
-
质粒提取后发现质粒量不足
可能的原因有:
1.菌体数量少——确保细菌培养时间足够,通常为12-16 h;
2.质粒拷贝数低——使用高拷贝数质粒,低拷贝质粒需按说明书更改试剂使用量;
3.裂解不充分——优化裂解步骤,确保细菌充分裂解。